查看原文
其他

时延昭:传承红色基因,致力乡村振兴|中南人在基层No.45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022-07-10

时延昭

时延昭,男,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组织办工作。从事基层工作一年多以来,他兢兢业业,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秉持着“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福为福”的工作理念,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默默贡献中南学子的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乡村基层

松椒河波光粼粼依城流过,㟙山浓绿如黛环城而坐,王格庄,地处胶东半岛北部牟平西南山区,一个打着乡村烙印的小城别致地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海、陆、空交通方便、水电充足,通讯发达。青的山,绿的水,彤红的苹果,时延昭毕业后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征程。

(王格庄镇全景)

时延昭的爷爷是老革命、老红军,曾参加过淮河、渡江等战役,他从小便听爷爷讲当年的从军故事,讲老一辈革命、战斗的场景,在这种红色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时延昭被这种“不怕牺牲”的红色革命精神所感染,所以在毕业择业时,即便拿到了同学都向往的深圳中建三局的offer,但在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毅然放弃高薪工作,选择到基层工作,到祖国和家乡最需要他的地方发光发热。

到基层为人民服务,这个决定一方面离不开爷爷的谆谆教诲,爷爷从小就教导他要做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另一方面,他觉得国家和基层更需要自己。“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事业的肥沃土壤,只有把基层建设好,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强大。时延昭认为在基层工作能够将自己的社会价值发挥到极致,在若干年以后回想自己人生的时候,能觉得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实事,能够骄傲地说:“我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

(时延昭参加防火工作)

于是在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山东省的选调计划,来到烟台经济较为落后的王格庄镇,到基层为百姓做实事。谈起这个选择,时延昭是无悔的。在基层岗位上,他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快速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对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身入心入融入,乘风破浪前行

基层工作充满机遇的同时也有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考验。

首先是繁杂的工作。时延昭发现基层工作与大学知识是不一样的,基层的工作要求知识的全面性,工作内容不仅限于党组织,还包括上访、扶贫、防火、安全生产等等。这让刚接触基层工作的时延昭摸不着头绪,常常加班到深夜,急躁了几天后的他最终还是沉下心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繁琐的工作,将大学期间养成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到基层事务中,参考近年来的工作档案,将上级安排的工作分轻重缓急,耐下性子如质如量完成。

在处理好份内工作的同时,他会主动揽下其他的工作,并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他始终相信只有在寂寞中磨练品质,在辛苦中锻炼才能,真正做到对工作不敷衍、对难题不回避、对责任不推卸,才能真正做好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角色。

(时延昭处理档案工作)

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基层工作总是少不了和群众打交道,尤其是他的工作跟党组织密切相关,而处理入党的相关事务是一个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任务,如何在严肃认真完成工作的同时与群众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他来说成了一个大难题。刚脱离单纯的校园生活,步入工作岗位的他当时还是一个愣头青,只能一点点地跟着领导学习。同时,他发现在和群众打交道时,自己带着一片真心去群众家中走访、帮扶,却换不来理解和配合,时延昭心中难免会产生挫败感,感到酸涩。在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下,时延昭不断探索琢磨,摆正心态,勇于面对质疑,以大局为重,不心酸、不失落,认真思考群众不理解的原因。

通过和群众换位思考,从群众立场出发,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让群众了解走访的目的、工作的意图。就这样,时延昭在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学会了察言观色,换位思考,达到了认真严肃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处理好自己与同事、村民们的关系的完美平衡。

(时延昭下乡慰问贫困户)

下乡扶贫慰问时,有一户贫困户让时延昭深受感触。该贫困户的家里有两口人,一个70多岁的大爷和他四五十岁的儿子,大爷身体情况不好,还因车祸事故落下了腿部残疾,他的儿子从小就有智力障碍,家庭里没有劳动能力,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他和同事去慰问时,发现这个大爷最需要的并不是经济上的帮助,而是心灵上的安慰。他们需要有人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人生和苦衷,需要跟外界沟通的桥梁。时延昭认真倾听大爷讲述自己的生活,与他进行沟通之后,这位大爷抱着他的手哭了起来,说自己周边的人因为自己和儿子的生活情况,都不愿意与他们有接触,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人听他诉说。在听到大爷的话之后,时延昭感触颇深,认识到社会上给予的温暖、理解和心灵安慰对于这些贫困户来说意义重大,也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多与村民们进行交流,以真心换真心。



心系群众民生,硕果飘香基层

在经历了三个月繁忙的档案管理工作之后,时延昭来到镇上的组织办工作,负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和党内统计等工作,同时还兼任了下费格庄村主任助理一职。

刚进村时,他就闹了一个小笑话,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在下村的路上,他看到几个大姐在路旁休整树苗,大姐们笑着问他:“你知道这是啥树不?”看到树上开满白色的花,他误以为是樱花,还跟大姐们说,没想到在烟台的气候下也能开樱花。说完,大姐们都笑得更开心了,说:“这是苹果树,我们这哪来的樱花,这是我们赚钱的树啊。”他瞬间感到不好意思,认为自己作为村主任助理,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扶贫,却连村民们的主要经济作物都不认识,这份羞愧不断激励他努力钻研书本、请教村民,学习苹果种植的相关知识,从门外汉到现在清楚知道苹果的品种、种植季节、嫁接技术、线下运营、价格设置等知识,他带领下费格庄村居民种植的苹果高标准农田在“2019-2020年中国好苹果大赛”总决赛获得金奖的优异成绩,为扶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村民对翠子叶进行初步清理)

时延昭深挖地方特色,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程,和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开发全镇2214亩撂荒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冻绿叶茶”,给山乡带来了新产业、新希望,成立了“翠子叶茶”品牌,售价达1200元/斤,帮助村民创收增收。合作社在初期设置原始股,村集体以“土地+翠子叶林”入股,占股30%;村民以“技术+厂房设备”、现金、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占股60%。村里4名返乡大学生成立“烟台市土不土农产品合作社”,以“宣传推广运营销售”入股,占股10%,村民全部以户为单位加入合作社,入社率高达100%。入社以后,村民有了参与感和责任感,对南山坡的环境更加上心了,农闲时节常有党员、村民自愿组成志愿小组上山除草、整理环境,如今南山坡的环境越来越好,翠子叶长势也越发喜人。

此外,时延昭还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用来走访基层进行调研、对接上级部门与文旅宣传公司,充分挖掘下费格庄村的村庄特色,制作了下费格庄村的宣传页、视频等宣传资料,使下费格庄村获得了“山东省级美丽村居”的称号。为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他带领下费格庄村村民们打造了“枫杨记忆”乡村文化旅游研学基地,包含苹果、梨、樱桃等水果采摘业务,初期盈利4万元左右,也成功为村里申请到了“国家十百千计划”。下费格庄村作为“国家十百千计划”的优秀村庄模范在全国被推广,如此以来村庄提高了知名度,村集体的集体收入从原来的负数转变为年集体收入15万左右,并成功引入200万以上的投资。

现在,时延昭继续在镇上的组织办工作,同时还负责着下费格庄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他所负责的村庄的村民们的日子正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丰富。村民们的认可和“国家十百千计划优秀村庄”的荣誉就是对他的工作成果最好的认可。他将继续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秉持着“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福为福”的工作理念,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光热照亮照暖群众的心



延昭寄语

在中南大学学习的四年,我收获了许多,也成功地运用在自己当前的工作岗位上。在此想对有志在基层工作的学弟学妹们说,我们一定要在大学里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若有机会的话可以进一步深造自己的学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基层岗位上为群众服务,践行初心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工作岗位素质能力要求 

1、要坐得住,沉下心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坐下来深入地了解工作的实质,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浅尝辄止。

2、多写、会写工作完成了之后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会说会写,然后不断地从所记录的资料中吸取经验。

3、要懂得宣传。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乡村旅游业,就要把我们的绿水青山宣传出去,改变大家对传统乡镇“穷”的印象,这样才能够给乡镇带来更大的发展。


1.陈伦宁:家国情怀点亮青春梦想

2.王勇霖:生不用封万户侯,愿与青山共白头

3.凌瑶: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好河山勇敢“闯”

4.朱俊全:不忘选调初心,践行理想信念

5.方图欢:在高原大地,追逐青春理想

6.张生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邹鑫:带着中南烙印,在南疆大地拔节生长

8.范警元:砥砺奋斗在基层,不负梦想不负青春

9.任中杰:建设大美和田,心中无畏无惧

10.金冠华:此生愿为胡杨邻,不辞长作新疆人

11.彭伟:做为民务实的追梦人

12.陈静:用青春奋斗,在基层成长

13.钟昊旺:让激情与理想在基层开花结果

14.徐金国:扎根基层,绽放青春

15.李义辉:把握当下,过好未来

16.徐薪凯:践行青春壮言,奉献青春力量

17.徐人可:铁路新星,中南之花

18.龚电明: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青春

19.周晶晶:立足岗位展风采,勤于总结促成长

20.吴晓娜:基层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21.蹇璧依:“90后”扶贫干部和她的手绘地图

22.周治旬:扎根三秦大地,担当基层栋梁

23.韩乐:我眼中的基层

24.牛江波:从方言中悟人居环境工作方法

25.邹宗梅:初心使命,就是一点点坚守,一步步践行

26.冯玉龙:知行合一,黄土高原里的逐梦人

27.易楚:稻田里的守望者

28.杨立志:历史机遇期,对偏远山区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

29.张乾懿:年轻干部在基层要锤炼“四心”

30.陈森养:“铁尺”为家

31.周亚明:牢记初心使命,在基层释放青春活力

32.徐卓彬:一个认识,三分收获——记在青山乡挂职锻炼的两年

33.张乾懿:悟选调生活,品基层“五味”

34.刘小雄:不做基层舞台的“局外人”

35.袁野:做基层熔炉里的“特种钢”

36.薛琰斌:梦起岳麓,逐梦湖湘

37.范博:用心用情,走好群众路线

38.王科:有梦有光,走好选调之路

39.欧阳子龙:行走赣鄱大地,永葆选调初心人

40.程韵竹:小小“基层人”,与她的处事之“然”

41.李明宏:扎根基层,落子无悔42.严平和:在基层的“熔炉”中修炼一身“神通”43.陈江:坚守初心,不负韶华

44.肖杨:心中有群众,“四水”养“四心”


文案 | 聂溪流 王娇林 李勇 黄丹 李晓雷辑 | 罗安琪
审核 | 马豪豪监制 | 申慧丽责编 | 李联凯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